為深入挖掘宋代歷史文化底蘊,增強學生文化自信與實踐能力,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師生于7月9-10日赴贛州市章貢區開展主題為“探尋宋城文化”的思政一線課堂活動。師生們先后走訪八境臺、古城墻、古浮橋、贛州市博物館、贛州市規劃館及郁孤臺等標志性景點,通過實地考察,沉浸式感受贛州作為“江南宋城”的獨特魅力。
行走古城:觸摸宋代歷史的“活化石”
活動首站抵達贛州古城墻,這座始建于北宋的軍事防御工程歷經千年風雨仍巍然屹立。學生們沿城墻徒步,觀察銘文磚、炮城等遺跡,結合帶隊老師鄔成霞對《虔州府志》的解讀,深入了解了宋代筑城技術與贛州“鐵城”美譽的由來。

登臨勝跡:在詩詞與山水中對話歷史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在辛棄疾筆下名篇《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的創作地郁孤臺,師生們齊誦經典,從詩詞意境中體悟南宋文人的家國情懷。在八境臺上,學生結合《贛州府志》記載的“八境”繪圖,對比現代城市景觀,分析宋代“山水城市”規劃理念對當代城市建設的啟示。

館藏研學:解碼城市發展的古今密碼
在贛州市博物館里,宋代銘文瓷器、客家民俗展品及“七里鎮窯”等考古成果引發學生熱烈討論。他們從出土文物中感受到了宋代贛州作為商貿樞紐的繁榮景象。在贛州規劃館內,師生通過觀看沙盤模型和數字影像,系統學習贛州“保護老城、建設新城”的雙軌發展模式,探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更新的平衡之道。

研學成果:以實踐視角賦能文化傳承
本次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文化實踐,引導青年學子在行走的課堂中厚植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取得了豐碩的育人成果。參與活動的老師說道:“這次活動讓我們看到宋代工匠對工程質量的極致追求,正是“工匠精神”的歷史注腳;辛棄疾“西北望長安”的憂患意識,與新時代青年“請黨放心”的誓言跨越時空的共鳴。”學生汪子恬說道:“站在郁孤臺上誦讀《菩薩蠻》時,我突然理解了什么是“文化基因”?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學習古人的營城智慧,更要守護好這些文明印記?!?/p>
(撰稿:朱雙燕、鄔成霞;圖文編輯:任磊;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劉丹;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