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材料工程學院“‘鄉’約振興 遇‘踐’青春”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跟隨大埠鄉村干部實地探訪選址在大埠鄉坪田村磨練石下的贛縣抽水蓄能電站,學習“作風硬、敢擔當、善攻堅、能成事”的大埠鄉村干部工作作風。
在大埠,有一個總投資達77.85億元的贛縣抽水蓄能電站正在施工。這么一項超大工程,是造福將軍故里大埠的千秋偉業工程,將帶動當地經濟高速發展,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為當地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據鄉村干部介紹,贛縣抽水蓄能電站是國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長期專項規劃(2021-2035)》“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是我省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和國家“雙碳”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具體舉措,為一等大(Ⅰ)型工程。項目位于大埠鄉大埠村、大坑村和坪田村境內,樞紐工程由上下水庫、上下庫大壩、上下庫進出水口、引水系統、尾水系統、地下廠房、地面開關站等組成。上水庫位于坪田村磨練石下組上游的支流塘坑河北支溝源,采用瀝青混凝土心墻堆石壩,壩高132m,下水庫位于大埠村里南坑組的龍步庵溝及陂古坑溝匯聚處,采用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高75m。

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是利用電力負荷低谷時的電能抽水至上水庫,在電力負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庫發電,以此將電網負荷低時的電能轉化為高價值電能,是目前為止電力系統中最可靠、最經濟、壽命周期長、容量大、技術最成熟的儲能設施。
項目工作專班的聶廣東給我們詳細普及了在建的贛縣抽水蓄能電站情況。電站為日調節純抽水蓄能電站,設計裝機容量1200MW(4×300MW),初擬連續滿發小時數6h,年發電量12.96億kW·h,電站建成后主要承擔電力系統的調峰、填谷、儲能、調頻、調相和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將以其強大的調節能力和高效的能量儲存技術,為江西電網提供更加穩定和可持續的電力供應,將有效提升電網的靈活性和可靠性,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

贛縣抽水蓄能電站預計到2028年6月底完成蓄水驗收,2029年12月首臺機組投產,最終在2030年9月實現全部機組投產。項目建成后,每年發電量12.96億kW.h,抽水耗電量17.28億kW.h,每年可節約系統耗煤量約42.8萬噸,相應減少二氧化硫0.16萬噸、二氧化碳106.68萬噸、氮氧化物1.61萬噸、煙塵0.58萬噸。預計年均上繳稅收1.3億元,將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推動贛南革命老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聶廣東還介紹到,由于受基本農田、國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地等環境因素的制約,項目前期曾一度陷入困境、停滯不前。“有困難不可怕、怕的是沒有信心、決心和勇氣”,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巧用政策“窗口”,推動該項目在全國諸多國家森林公園調整申報中成為寥寥無幾的“幸運兒”。

壯麗事業是拼出來的,偉大篇章是干出來的。聶廣東說,大埠鄉村干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干勁,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將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由慢跑變為領跑,創造了全省乃至全國重大建設項目制約因素排除的經典案例。
他說,贛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在申報、推進過程中攻克了一系列“不可能”:項目核準,提前11個月;預可研報告,提前5個月;可研報告,提前9個月;4天跑完17個縣直單位;183個申報項目中3個最終參審,贛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成為“幸運兒”;項目從“備選站點”調整為“重點實施項目”;……更不用說,這個概算投資78.55億元的大項目本身就是“無中生有”,能落戶贛縣本身就是一個神奇!
聶廣東說,烈日炎炎,大埠鄉村干部工作熱情似火。正是憑著一股百折不撓、一往無前的拼勁、干勁,敢于擔當、迎難而上,僅用半年將制約項目近十年的1.35萬畝生態紅線、國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地、基本農田等環境因素全部調出,啃下項目“硬骨頭”。
工作專班在無經驗可鑒、無先例可循的情況下,大膽探索,直面項目審批堵點、難點、痛點,形成自己的工作路徑。圍繞“要找誰”,事前研究行業政策審批流程,做到有的放矢。圍繞“怎么找”,事前研究職能歸口、公文審批流程。圍繞“怎么辦”,做到想盡一切辦法、絞盡一切腦汁。

大埠鄉,地廣,人口分散。不少住戶長期不在鄉內生產生活,不要說面對面簽訂協議,就是能聯系上都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大埠鄉的黨員干部把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勁動力,凝心聚力推進項目建設。憑借著一雙“鐵腳板”,輾轉城鄉,翻山越嶺,起早貪黑,不畏熱浪。鄉村干部白天研讀補償方案等政策文件,夜晚走村入戶做工作。鄉賢帶頭到村民家里講道理、擺事實,率先簽訂協議。許多村民對此觸動很大,自發當好項目建設的宣傳員,主動配合開展工作。人心齊,泰山移。用16天時間,簽訂了72戶征收協議!

我們期待贛縣抽水蓄能電站早日建成投產,為江西省乃至全國的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撰稿:劉書友;圖文編輯:萬麗婷;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劉書友;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