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河,用腳步丈量祖國的振興與強大。2024年7月9日,贛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曙光隊”穿行在鄉村田野之間,深入質樸的農戶家中。通過入戶訪談、實地調查,解鎖夏譚村鄉村振興密碼,傾聽鄉村振興新聲。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深深的感受到,這片希望的田野是怎樣哺育它的人民,如何走出貧困,又將如何走向富足與繁榮。在深入探訪夏潭村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村民們對近年來變化的感慨。舊房改造、研學基地的選址落戶,以其對環境整潔與設施完善的嚴格要求,成為了推動村莊環境整治的一股強大動力。村民們與地方政府攜手,共同努力,昔日雜草叢生、塵土飛揚的景象被綠意盎然、井然有序的新貌所取代,居住環境質量實現了質的飛躍。
我們行走鄉間,處處都是寬敞平坦的柏油路,村口乘涼的爺爺奶奶們告訴我們,十年前,村里處處都是泥腿子,鄉村振興帶給他們的是干凈的村道,是越走越寬的致富之路。
交通的顯著改善,如同為夏潭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曾經因交通閉塞而默默無聞的“祥云湖”與“龍骨山脈”,如今成為了吸引游客紛至沓來的自然風光名勝。湖水碧波蕩漾,映照著藍天白云;山脈蜿蜒起伏,展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同時,研學基地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教育模式,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切入口和強勁動力。繪制了一幅教育賦能、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這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一學習或旅游目的地,而是一個融合了文化傳承、生態保育、經濟發展與社區參與的綜合性發展平臺,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扎根祖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曙光隊”師生真正走進基層、走入鄉野,感受鄉村的蝶變。更加明確了肩上的責任與擔當,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和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去。我們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對國情民情的了解和學習,增強自己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撰稿:鄭楚聽;圖文編輯:萬麗婷;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林洪斌;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
版權所有:贛州職業技術學院 贛ICP備20002229號-1 贛公網安備 360701020001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