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點的實訓室,燈光依舊明亮。郭忠輕輕調整著實驗設備的參數,張圣暉緊盯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曲線,雷小美則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每一次微調后的變化。這樣的夜晚,對我校2023級稀土材料專業的這三位同學來說,再平常不過。

“我們幾乎把實訓室當成了第二個宿舍。”郭忠笑著說,眼角帶著些許疲憊,但目光依然炯炯有神。為了備戰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他們已經連續三個月保持著每天16小時的高強度訓練。

訓練并非一帆風順。在項目初期,團隊在構建材料性能預測模型時遇到了瓶頸。“那段時間,AI模型的準確率始終徘徊在70%左右,我們試遍了各種算法,效果都不理想。”張圣暉回憶道。就在團隊陷入迷茫時,指導教師及時為他們指明了方向。“老師帶著我們一遍遍梳理數據特征,重新設計模型結構,經常陪我們熬到深夜。”
最讓雷小美難忘的是賽前最后一個月的沖刺階段。“那段時間,我們每天都要進行十幾個小時的實操訓練。每個工藝參數都要反復調試上百次,直到形成肌肉記憶,有時候累得直接在實訓室的長椅上睡著了。”

比賽前一天的設備封存環節,當看到其他院校動輒幾十萬的高端設備時,再想到我們實訓室里相對有限的設施條件后,三個年輕人的眼睛不禁濕漉漉的。“那一刻,我們確實感到了差距。”張圣暉坦言,“但老師們拍拍我們的肩膀說:‘設備有差距,但智慧和汗水沒有差距’這句話讓我們重新振作起來。”
辛勤的付出終得回報。在正式比賽當天,郭忠、張圣暉、雷小美組成的參賽團隊,在指導教師張聲洲、吳譚的全程指導與支持下,憑借扎實理論功底、嫻熟實操技能和默契協作,不僅在材料性能測試環節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成績,更在全球參賽隊伍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最終榮獲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爭奪賽材料賽道(高職組)銅獎。這一獎項,不僅是對團隊數月來艱辛付出的最高肯定,更實現了我校在該項職業教育賽事上零的突破,為學校職業教育成果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我們看到最終結果時,三個人都紅了眼眶。”雷小美說,“那一刻,所有的熬夜、所有的失敗嘗試都變得值得。”
這份成績的背后,是無數個日夜的堅持與付出。同學們用汗水澆灌夢想,用執著書寫青春,在實訓室里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與突破,詮釋了新時代職業院校學子的工匠精神。他們的故事,正在激勵著更多學子投身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道路上前行。
(撰稿:張聲洲、吳譚、雷小美;圖文編輯:任磊;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魏新;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