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基因、助力鄉村振興、踐行青年擔當,7月28日至8月2日,贛州職業技術學院“紅色薪火”實踐團走進贛州市崇義縣上堡鄉,開展為期六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紅色沃土中汲取奮進力量,在實踐互動中書寫青春篇章。

追尋紅色足跡:溯源上堡紅色精神
重溫上堡整訓的革命歲月
實踐團前往上堡整訓舊址,在斑駁的史料與復原的場景中,重溫了革命時期紅軍在此整訓練兵、凝聚力量的崢嶸歲月,李復厚主任指著墻上的史料圖片,將大家的思緒帶回到1927年那個風云激蕩的秋天。李主任介紹道。當時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受挫,朱德、陳毅率領的起義軍余部轉戰至江西崇義上堡鎮。這支不足800人的隊伍衣衫襤褸、糧彈匱乏,卻在這片紅土地上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脫胎換骨式改造。在上堡整訓舊址中實踐團深切感悟革命先輩“不畏艱難、勇毅前行”的斗爭精神。
聆聽朱德、陳毅的熱血歲月

實踐團成員懷著崇敬之心走進上堡鄉朱德舊居和陳毅舊居。在李主任的帶領下,隊員們通過珍貴文物和歷史影像,深刻感悟“物資歸公、秋毫無犯”的鐵律精神,以及革命先輩在困境中堅定信念、砥礪前行的英雄氣概。“朱德買泥鰍”等生動故事,讓隊員們更加理解軍民魚水情的深厚內涵。
紅色后代尋憶革命歷史

實踐團與紅軍后代李復厚老師開展專題座談。李復厚老師結合家族記憶,深情講述了父輩投身革命、參與游擊斗爭的紅色故事,從“隱蔽戰線的堅守”到“軍民魚水情的溫暖”,一個個具體而生動的細節,讓“堅定信念、依靠群眾”的革命精神變得可觸可感。
品風光民俗韻:山水間識民風民情
水稻博覽園里知鄉情
實踐團抵達上堡鄉水稻博覽園。漫步于田間展館,系統了解了上堡水稻種植的歷史脈絡、品種迭代成果及現代農業科技在糧食生產中的應用。

品味扎染非遺之美
隊員們帶領小朋友們體驗了扎染這一傳統非遺技藝。從布料折疊、捆扎到染色、固色,孩子們在隊員們的指導下,親手制作出獨一無二的扎染作品。活動現場歡聲笑語,孩子們不僅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增強了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解碼萬長山茶文化
實踐團深入萬長山茶園,開展沉浸式實踐與調研。在萬長山景區,隊員們全程參與采茶、殺青、揉捻等制茶工序,了解“現代化”制茶工藝與傳統技藝的融合,深刻體會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通過訪談景區負責人,系統調研民宿運營、旅游項目開發等情況,為文旅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感悟梯田生態智慧
在上堡梯田,隊員們參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博物館,驚嘆于古人“森林-水系-梯田-村落”的生態智慧。通過走訪農戶、發放問卷,深入了解梯田保護與民生改善的實踐路徑,重點關注灌溉系統維護、生態補償機制等問題。

黃元米果的客家傳承
隊員們在圩鎮體驗了省級非遺黃元米果的制作,從“千錘萬砸”的捶打工序中,感受客家先民的勤勞智慧與文化傳承。

走基層訪實情:調研宣傳聚共識
防詐防溺水宣傳入戶
上午實踐團來到了上堡鄉圩鎮,開展調研活動,走訪農戶開展防詐騙、防溺水宣傳,在街頭巷尾就行防詐騙防溺水宣傳,了解村民的生活狀況,并向他們宣傳防詐騙和防溺水知識。針對近年來頻發的電信詐騙案件,隊員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村民講解常見詐騙手段。

基層訪談,深研“上堡整訓”文化品牌
為更好對接鄉村發展實際,實踐團特別邀請上堡鄉人民政府鄉長陳平亮進行面對面訪談。鄉長圍繞“紅色研學和文化育人現狀”“上堡整訓品牌的未來規劃”等問題,做出全面解答。他指出,上堡鄉圍繞“3+1”研學體系(即建好一個基地、建好一個紅色名村、建好一個紅色產業、做好一個研學目標),將“上堡整訓”打造成極具辨識度的文化符號,深度融入地方課程、家庭教育和社會育人體系。通過訪談與實地調研,實踐團不僅增強了對紅色文化傳承的理解,也為“上堡整訓”后續文旅融合、品牌傳播建言獻策,展現出青年學生對國家歷史與社會責任的深刻關照。


巷陌間的紅色文化調研
上堡鄉街頭巷尾,同學們開展了紅色文化育人功能調研問卷。老人們聊孫輩受紅色故事的影響,家長們談及紅色印記對孩子的熏陶,村民們也分享著對紅色活動的期待。一張張問卷,收集著鄉土間紅色育人的真實回響。
直播助農顯擔當
實踐團兩名成員化身“主播”,在萬長山景區開展直播帶貨活動。直播間以茶園為背景,通過展示萬長山景區民宿及山水風光,吸引了1052人次在線觀看,累計點贊超6.1萬次,最終實現4052元,訂單35筆。這一成果不僅為當地農戶拓寬了銷售渠道,更探索了“紅色旅游+電商”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總結交流凝共識,青春奮進新征程
實踐團召開總結交流會。指導老師與隊員們共同梳理6天實踐成果,系統分析紅色文化育人功能調查問卷數據。

隊員們圍繞“紅色文化如何賦能鄉村振興”“青年在生態保護中的責任”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形成調研報告。“此次實踐讓實踐團走出課本,在觸摸歷史、服務鄉村中深化了對‘知行合一 ’的理解。”
為期六天的實踐活動雖已落幕,但“紅色薪火”的傳承仍在延續。實踐團成員們表示,此次上堡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與成長歷練:從水稻博覽園看到了鄉村振興的活力,從上堡整訓舊址與紅軍后代的講述中讀懂了紅色信仰的力量,從與留守兒童的互動中體會到青年擔當的重量。未來,團隊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持續傳承紅色薪火,將所學所悟轉化為奮斗動力,努力在青春賽道上為國家發展、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力量。
(撰稿:陳衍平、陳鋼、賴欣悅;圖文編輯:任磊;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劉丹;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