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下午,學校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辦“提升贛職關鍵辦學能力”系列講座暨第19期贛職大講堂活動。本次講座分別邀請了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信息與通信學院院長管明祥教授、中德機器人學院院長夏林中教授、濱海土木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董志君研究員為主講人。講座由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譚旭主持,學校中層以上干部、各教研室正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及部分教職工參加了講座。

管明祥教授以“打造ICT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增強ICT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為題,從ICT產業數字化挑戰、ICT產業數字化人才培養、ICT職業教育國際化等三方面,講解了深信院相關專業群和產業學院分層次培養系列ICT人才,將華為ICT工程師職業認證引入專業課程體系,將HCIA證書作為ICT學院學生畢業的必備證書,有效增強畢業生在移動通信技術行業內的競爭力。并從ICT產業的數字化挑戰出發,聚焦ICT產業人才培養的育人定位及目標,介紹了培養復合型數字化人才的具體路徑。

夏林中教授以“匯川高等工程師學院——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新載體”為題,從匯川高等工程師學院建設背景、愿景目標、建設內容、建設成效、未來展望等五方面,講解了匯川高等工程師學院借鑒世界先進國家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圍繞深圳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以產業解決方案為出發點和策源點,以創新港和電產院為平臺,聯合頭部企業深度開展產教科融合育人,培養行業急需的復合型數字工程師,以適應產業快速升級需求的典型做法。

董志君研究員以“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經驗分享——有組織的創新”為題,結合個人成長分享了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經驗,指出高校有組織的科研,是高校為服務國家和區域戰略需求而開展的大目標、強組織、成體系的科技創新形式。講解了高職院校要融入產業、服務產業、引領產業,有組織的在教學、科研上創新。
譚旭在主持時指出,學校要提升關鍵辦學能力,一是要勾勒組群邏輯,向內聚合,集群作戰;二是要落地產教融合,向外協同,打造兩翼;三是創新人才培養,改革模式,特色辦學;四是推動科教融匯,突破屏障,高端發展;五是謀劃職教出海,開放互聯,彰顯范式。下一步,學校將更加注重關鍵辦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緊緊抓住推進高職院校擴容提質的重要機遇,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建設全國最友好大學,努力打造人民滿意教育的贛州樣板。
(撰稿:李玲玲;圖文編輯:萬麗婷;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于成龍;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