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7月1日至7日,贛州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學學院“畜力青春隊”奔赴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隆木鄉開展以“畜力賦能鄉村興,青春實踐正當時”為主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通過深入一線調研、精準技術指導、情暖童心關懷與紅色精神傳承等多元行動,為鄉村畜牧產業發展注入青春動能,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圖為團隊與隆木鄉政府人員合照。李蕊軒供圖
深入鄉村調研,共商發展良策
抵達當日,團隊即與隆木鄉政府展開座談。團隊了解到,當地2023年搭建的隆木共享高山農場發展平臺,依托“無人機+高鐵+農產品”智慧物流模式,已帶動74戶農戶年均增收8.5萬元,解決了弱勞動力就業難題。但產業發展仍面臨養殖技術待優化、物流基礎設施薄弱、銷售渠道單一等瓶頸。
圖為團隊與隆木鄉政府人員座談場景。李蕊軒供圖
會談結束后,鄉政府工作人員帶領團隊參觀隆木鄉鄉村振興館,介紹農場總體分布、本地特色農產品及“隆木高山共享農場”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成果。
圖為鄉政府工作人員馬月鳳為團隊講解隆木鄉農場發布情況。李蕊軒供圖
科技賦能產業,技術振興鄉村
團隊成員深入生產一線,先后走訪了白鶴嶺山莊及陳華生農場。在白鶴嶺山莊,團隊成員實地觀察了山羊的飼養管理情況,并與負責人袁長美就創業經驗和綠色生態養殖模式進行了深入交流。隨后,團隊成員在陳華生農場內細致了解了當地黃牛、跑山豬的特色養殖情況,親身感受了鄉村畜牧業的活力與挑戰。
圖為團隊實地觀摩綠色生態養殖模式的場景。李蕊軒供圖
團隊深入到楊曉東家庭農場和代表農戶陳隆輝養殖場進行現場技術幫扶。在觀摩雞舍飼料投喂操作后,針對即將到來的夏季高溫挑戰,團隊指導老師從專業角度對雞舍優化建設和畜禽熱應激的科學預防,提供了系統、實用的技術建議。
圖為團隊與農場主互動交流的場景。萬昊供圖
圖為團隊指導老師劉作桂向養殖戶提出專業建議的場景。萬昊供圖
隨后探訪塘上村十三叔農場與黃石村春田農場中了解到:十三叔農場以臍橙種植為主,創新“臍橙-雞鴨-稻谷”生態循環模式,并利用互聯網短視頻將流量轉化為銷量,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通過聯農帶農的方式,春田農場主羅威飼養土雞7000余只且帶動周邊20余戶農戶養殖3000余只,實現戶均年增收5-10萬元,并運用無人機物流將生鮮配送時效從2小時壓縮至20分鐘。團隊成員在農場親身體驗拾蛋喂雞,感受綠色生態養殖。這些農場技術創新的實踐不僅促進了農戶增收,更為鄉村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圖為團隊成員們親身體驗喂雞的場景。萬昊供圖
圖為團隊指導老師與農場主交流的場景。萬昊供圖
情暖童心筑夢,產業提技指導
“童心港灣”活動在隆木鄉鄉村振興館展開。團隊成員通過故事化教學,為留守兒童生動講解建黨歷程、黨旗內涵及黨史故事。隨后化身“科普小導師”講述常見小動物的科學知識與趣味故事,激發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迎h節中,?孩子們踴躍參與動物知識競答、即興才藝表演?,自信表現贏得滿堂喝彩?;顒游猜?,團隊為孩子們送上文具玩具并合影留念。
圖為團隊成員楊慶為留守兒童講解畜牧知識的場景。萬昊供圖
圖為團隊與留守兒童的合影留念。萬昊供圖
同時,為了更廣泛地提升當地養殖戶的技術水平,團隊聯合鄉政府舉辦專場畜牧技術培訓講座,團隊指導老師劉作桂主講的《優質青貯飼料制作關鍵技術與注意事項》?,詳細傳授青貯飼料制作、降低飼養成本的核心方法,助力養殖戶“變廢為寶”;團隊指導老師潘子文的《畜禽熱應激的綜合預防與處理措施》專題分享,從環境調控、飼養管理等多維度,為養殖戶提供清晰可操作的夏季高溫防控方案。
圖為團隊指導老師劉作桂為農戶開展講座的場景。萬昊供圖
圖為農戶及團隊成員們聽講座的場景。李蕊軒供圖
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精神力量
團隊深入隆木鄉紅色基地開展"紅色走讀"活動。在革命事跡展區,鄉政府工作人員馬月鳳動情講述雷鋒無私奉獻、焦裕祿抗洪救災事跡,于木廊亭中述說當地福田村抗美援朝老兵陳昌祿的英雄事跡,闡釋"最深的忠誠常沉默,至高的榮譽歸平凡"的精神真諦。通過古今廉吏與當代楷模對照,深刻體悟紅色精神的時代價值。
圖為鄉政府工作人員馬月鳳向團隊講述當代榜樣事跡的場景。李蕊軒供圖
圖為鄉政府工作人員馬月鳳向團隊講述陳昌祿英雄事跡的場景。萬昊供圖?
此次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畜力青春隊”以腳步丈量鄉村熱土,用專業賦能產業發展,讓紅色精神浸潤青春底色。從養殖技術的田間指導到留守兒童的知識啟蒙,從生態農場的創新探索到紅色故事的深情講述,團隊成員在躬身實踐中讀懂鄉村振興的時代命題,更以青年智慧與擔當,為隆木鄉的發展圖景添上了鮮活的注腳——這既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成長之旅,更是新時代青年以實際行動回應國家號召的生動答卷,讓青春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綻放出璀璨光芒。
(撰稿:賴婕、劉作桂;圖文編輯:任磊;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巫??;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
版權所有:贛州職業技術學院 贛ICP備20002229號-1 贛公網安備 360701020001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