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贛南,茶山疊翠,戲韻悠長。近日,馬克思主義學院“贛南采茶戲溯源學習實踐團”師生一行,深入“中國采茶戲藝術之鄉”江西安遠,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文化尋根之旅。期間,他們踏訪茶園、對話專家、觀摩經典、拜師學藝,在茶香與鼓樂中探尋贛南采茶戲的深厚底蘊與鮮活傳承。

實踐首站來到云霧繚繞九龍山茶場。學生們行走于青翠的茶壟間,聆聽鄔成霞老師講述“采茶歌”如何在山野勞作中孕育而生。指尖輕捻鮮嫩茶芽,呼吸間盡是茶香,學子們切身感受著“茶”與“戲”血脈相連的原始生態?!霸瓉聿刹钁蛑心切┥鷦拥牟刹琛⒅撇鑴幼?,其靈感和韻律就源自這綿延的茶山和茶農辛勤的雙手。”一位同學在體驗后感嘆道。這片土地,正是采茶戲生命最初的搖籃。

在安遠縣文化館,豐富的圖文史料,為學子們鋪開一幅采茶戲發展的歷史長卷。文化館副館長葉永恒系統梳理了采茶戲從民間歌舞小戲到成熟地方劇種的演變歷程。文化館副館長朱艷君、安遠縣采茶戲協會會長吳細鳳開展了贛南采茶戲采茶身韻基本功現場教學。課堂現場氣氛非?;钴S,同學們學習熱情高漲。
在安遠采茶戲大劇院,采茶戲保護傳承中心副主任盧杰向同學們介紹了贛南采茶戲不斷傳承創新的方式。在符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踐團成員化身“非遺導師”,向孩子們講述贛南采茶戲文化,并指導孩子們學習一些簡單的扇子花動作,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與擔當。

期間,他們還特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贛南采茶戲代表性傳承人陳賓茂老師走進校園,講述他從藝63載的藝術人生。79歲高齡的陳賓茂老師精神矍鑠,以“一生一戲”的堅守故事開篇,現場示范傳授了贛南采茶舞蹈矮子步、扇子花、單袖筒堪稱“三絕”中的主要元素和短句,如矮子步藝訣“老虎頭,鯉魚腰,雙手蛾眉月,腳底輕飄飄”,在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中,使學生們在零距離感受到原汁原味贛南采茶舞蹈的同時,探尋這項國家級非遺的活態傳承之路,也進一步豐富、拓展了師生們對贛南采茶舞蹈文化的視野。

此次非遺安遠溯源之行,對實踐團師生而言,遠非一次簡單的文化學習?!斑@是一次從田野到舞臺、從歷史到當下的深度對話,”帶隊教師宋華總結道,“學生們在茶山上理解了藝術源于生活的真諦,在文化館梳理了歷史的脈絡,在劇院里感受到了藝術的震撼,在傳承中心體悟了堅守的不易,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踐行了青年學生的責任擔當。這極大地增強了他們作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覺和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感。”
(撰稿:劉苑冬;圖文編輯:任磊;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劉丹;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