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4月18日至20日,我校現代農林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巫健,博士田雪飛、方希林赴海南參加江西省2025年水稻新品種展示會,通過深度融入產教融合實踐,實現了學術研究、產業需求與人才培養的立體化銜接。
參會期間,調研團隊通過現場聆聽專家授課、實地觀摩全省169種示范水稻品種種植情況,與“政行校企”相關單位開展座談等形式,深度調研了解了江西省水稻主栽品種的發展情況。一是打通了科研創新與產業應用的對接路徑。通過采集100余組水稻種植數據、分析20余個品種特性,構建起覆蓋抗逆性、產量潛力等維度的品種評價體系,為后續品種改良提供科學依據,收集的30份特色種質資源,尤其是耐高溫、抗稻瘟病等優質基因材料,將直接服務于校企聯合育種攻關項目。二是構建了“政行校企”協同育人新生態。與江西省農科院水稻所等科研機構建立種質資源共享機制,推動“實驗室+試驗田”雙向資源流動;與江西荃銀種業等5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交流,圍繞人才共育、技術共研、資源共享等產教融合三大方向探討合作,初步達成“人才共育基地”建設意向,未來將開展“雙導師制”實踐教學,讓學生深度參與從品種選育到田間管理的全產業鏈實踐。三是探索出產教融合服務鄉村振興的新模式。通過“早稻抗逆栽培技術”等專題研究成果,結合企業輕簡化育秧需求,探索形成可推廣的標準化種植方案,為江西水稻主產區提供技術支撐。探索形成“科研院所技術研發+高校成果轉化+企業示范推廣”的協同機制。

通過本次調研,標志著現代農林工程學院在產教融合領域邁出關鍵步伐,未來學院將持續深化“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計劃聯合企業共建現代種業創新中心,推動“全產業鏈”人才培養;依托江西省農業科學院三亞南繁育種基地打造教學實踐雙創平臺,實現從種質創新到產業孵化的全鏈條貫通,不斷創新合作模式,以更高站位推動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為培養新時代高技能農業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撰稿:方希林;圖文編輯:任磊;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巫健;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