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學習教育,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激發中國共產黨黨員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督促領導干部從嚴管好親屬子女。積極宣傳廉潔理念、廉潔典型,營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風尚。
7月22日,經濟管理學院“清風”社會實踐團在井岡山黃坳村開展了一系列以“聆聽紅色故事,感悟廉潔初心”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廉風問卷啟新篇:黃坳村廉潔文化調研
清晨的陽光灑滿黃坳村,“清風”社會實踐團的成員們來到黃坳村的集市開始了關于當地廉潔文化和知曉黨規黨紀的調查問卷。他們走進街道,與村民親切交流,詳細詢問他們的看法和建議。這份問卷不僅涵蓋了村民對廉潔文化的認知程度,還涉及了他們對當前社會廉潔程度的期望。此次問卷調查,為后續的廉潔教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紅色遺址映初心:參觀黃坳村革命遺跡
隨后,“清風”社會實踐團成員們參觀了井岡山黃坳村毛澤東舊居、紅軍物資轉運中心、雁塔橋和排頭兵廣場。這些紅色遺址見證了紅軍戰士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廉潔自律、服務人民的崇高品質。踏入井岡山黃坳村的毛澤東舊居,一股質樸而莊重的氣息撲面而來,毛主席在此深入群眾,他的身影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這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偉大不在于物質的豐盈,而在于精神的富足和為民的情懷。在紅軍物資轉運中心,大家了解到紅軍如何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確保每一份物資都能用在刀刃上。雁塔橋這座古老的橋梁橫跨在黃坳河上,橋上的斑駁痕跡,記錄著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也訴說著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難、英勇斗爭的精神。排頭兵廣場上的主題雕塑,以毛澤東及工農紅軍戰士為原型,展現了他們面對困難不退縮、不氣餒的“排頭兵”精神。

英雄后代話忠魂:聆聽紅軍烈士的故事
午后,陽光正好,“清風”社會實踐團來到了紅軍烈士范家驥的后代范立華家中。范立華老人以他平和而堅定的語調,緩緩講述著祖父范家驥那些鮮為人知卻又震撼人心的英勇事跡。在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范家驥作為黃坳區工農兵政府的主席,面對敵人的殘酷迫害,范家驥展現出了超凡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他多次被策反,每一次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敵人的誘惑與威脅,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當生死考驗擺在眼前,范家驥也從未有過絲毫動搖。他寧死不屈,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革命的信仰和尊嚴。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也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清風”社會實踐團的成員。

老黨員寄語青年:廉潔奉公,不忘初心
成員們還采訪了黃坳村的一位老黨員范靈生,黨齡二十余年,也是前村主任,在采訪過程中,他的的話語里透露出一種質樸而深邃的力量,他不僅是一位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生動詮釋者。他深情地回憶起自己入黨時的初心與誓言,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自己在黨的培養下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歷程,他始終將遵守黨章視為自己行為的準則,無論是處理村里的日常事務,還是面對重大決策,都堅持做到公正無私、廉潔奉公。他深知,只有自身清正廉潔,才能贏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帶領大家共同走向富裕和幸福。他對青年學子們說到要聽黨話跟黨走,時刻想著國家想著人民。

在井岡山黃坳村的每一寸土地上,都鐫刻著革命先輩的廉潔之魂與為民之心。贛州職業技術學院“清風”社會實踐團通過此次深入實踐,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深刻感受到了堅定信仰和廉潔精神的力量。從村民的樸素言語中,我們看到了廉潔理念在基層的生根發芽;在紅色遺址的靜默訴說中,我們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堅守廉潔、服務人民的崇高品質;在英雄后代與老黨員的深情講述里,我們聽到了信仰的力量和廉潔的傳承。讓我們攜手并進,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繼續傳承和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讓廉潔之花在每一個角落綻放,共同構筑起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
(撰稿:宋昊、肖蔚;圖文編輯:鄭曉翠;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肖首榮;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