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軟實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凝聚著先輩們的智慧與情感。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當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近日,智能制造學院積極響應“強國有我、青春有為”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暨“萬名大學生進千站”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行動。聯合上猶縣希望社區一起走進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米果制作技藝傳承所,共同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美。
上猶縣這座充滿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地方,擁有著眾多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米果以其獨特的魅力備受矚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包米果以大米為主料,以四季時蔬為佐料配,韭蔥蒜肉等餡料,其味清爽可口,作為贛南特色小吃,包米果在贛州很多地方都能見到其中,上猶包米果也因其“皮薄潤滑、料多爽口”而美名遠揚。

上猶縣希望社區一直高度重視非遺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將上猶包米果這一非遺美食視為寶貴的文化財富。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上猶包米果,希望社區積極組織各類活動,廣泛宣傳上猶包米果,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品嘗。在重要的節日和活動中,上猶包米果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特色美食,進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影響力。

來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包米果制作技藝傳承所,負責人通過圖片、文字和實物展示,詳細介紹包米果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和文化內涵,同時,包米果制作技藝傳承所還會定期舉辦包米果制作技藝的培訓課程,開展包米果文化展覽,吸引了眾多居民尤其是年輕人的參與。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米果承載著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的美食,不僅是上猶人民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然而,非遺的傳承與保護任重道遠,需要更多的有識之士能夠共同參與到傳承和發展的行列中來。相信通過各方的努力,上猶包米果必將走出上猶,走向全國乃至世界,讓更多的人品嘗到這份獨特的美味,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力量。
(撰稿:彭延超、屈帥全;圖文編輯:鄭曉翠;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陳根生;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