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引領學生將課堂學習與鄉村實踐緊密結合,感悟鄉村振興歷程,7月17日,贛州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服務系虔匠“童”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現代服務系學工主任張詩詠帶領下,重走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路線,跟隨總書記的腳步開展實地調研學習,在切實感受祖國發展變化的生動實踐中升華愛國情懷,勇擔時代責任,貢獻青春力量。
7月17日,現代服務系虔匠“童”行三下鄉社會實踐隊伍來到了我校鄉村振興幫扶點省級紅色名村大余縣梅山村。隊員們剛來到梅山村黨群服務中心,就受到了駐村第一書記楊蒼佑及村支部書記羅利聰的熱烈歡迎。隨后,座談會上羅利聰對梅山村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對實踐團隊的到來表示歡迎,同時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夠通過此次實踐活動感受鄉村振興的偉大成就,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激發振興鄉村、建設祖國、實現中國夢的奮進動力。

會議結束后,在駐村第一書記楊蒼佑帶領下隊員們參觀了梅山村黨群服務中心、梅山村村史館等地,重溫習近平總書記“走在前面、全面開創”的殷切囑托,感受鄉村振興的創新發展。隊員們來到村史館,在講解員繪聲繪色的的講解中,參觀了梅山村發展振興的歷程,深入了解梅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深刻體會梅山的紅色、綠色和古色。了解到梅山村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緊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等相關方面,樹立基層黨建標桿、鄉村振興樣板、敢闖敢創先鋒的具體做法。每位隊員都深刻感受到黨建引領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在村黨支部帶領下,梅山村從抓黨建入手,以黨風帶家風促民風,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實現了由富轉窮、由窮到亂,再由亂到治、由治到富的變化。現在的這里不僅山清水秀、坐擁田園景致,還像城市一樣整潔便利、設施完備——馬路筆直寬闊,樓房整齊氣派,創業、醫療衛生等配套服務設施也應有盡有。

梅山,因山而得名,謂梅嶺山不一村莊,也是庾嶺南來第一村。這里,有唐代名相張九齡開鑿的梅關古道,成為“古之京廣線”,繁盛千年的南北經貿大通衢;這里,有歷朝歷代文人強客詠梅寄情的萬千首梅花詩,成為風姿薪約的 “梅花詩國”,這里,“有形勝、路奇、梅盛、地靈”的神奇,成為南安人文源泉,厚積文化的圣山;這里,更有《梅嶺三章》的蕩氣回腸,驚天地、泣鬼神,成為 “漫天烽火舉紅旗”,贛粵邊紅軍游擊戰爭艱苦卓絕的主戰場。


本次現代服務系虔匠“童”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隊員們深入學習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鄉村振興精神,深切感悟到鄉村振興的艱辛與坎坷,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意義,感悟黨和國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每位隊員都深深認識到,當代青年應擔起己任,提高綜合素養,傳承鄉村振興精神,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撰稿:余艷輝;文字編輯:萬麗婷;責任編輯:林文君;初審:張詩詠;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