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緬懷英烈,習近平總書記情之所牽、行之所至。他反復強調,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戮力同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來源:人民網)
山川同念,英雄回家。11月23日,是第十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的重要時刻,25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由空軍運-20接送回國,空軍殲-20在我國領空伴飛護航,11時20分許,空軍運-20載著烈士遺骸緩緩地降落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國家以最高的禮儀迎接志愿軍英烈回家。經濟管理系組織廣大學生觀看了“第十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的實時報道,追憶歷史,深切緬懷英雄烈士的不朽功勛。

學生自發在教室觀看直播

學生自發在宿舍觀看實時報道

經濟管理系團總支、學生會成員在A2—502會議室觀看實時報道
歲月悠長,山河無恙。73年前,伴隨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雄壯歌聲,中國人民志愿軍義無反顧跨過鴨綠江,浴血奮戰保家衛國,他們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銘記歷史,緬懷英烈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不能忘記今天的繁榮與安定,是先烈們的獻血與犧牲換回來的。
忠魂不泯,浩氣長存。報道重新喚醒發生在七十年前那一段轟轟烈烈的保家衛國戰爭的記憶,儀式現場莊嚴隆重,烈士們的事跡和壯舉感動著觀看直播的每一個人,在學生中引發強烈反響,同學們交流了心得體會。
【團員青年學生 武凱】銘記歷史,緬懷英烈不僅是對過去的敬仰,更是對未來的責任,不僅是一種情感表達,更是一種社會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通過觀看這次報道,讓我對先烈、英雄更加崇敬,面臨的當前挑戰和機遇,我們將繼續發揚老一輩的愛國、奉獻、勇敢的精神,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退役士兵學生黃偉鑫】英烈們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展現出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限熱愛,用生命把光輝融進了祖國的星座,值得我們永遠緬懷。當我們回顧英烈事跡時,我們要在心中種下責任感和使命感,思考如何在今天的社會中也能發揮自己的價值,用行動傳承和發揚英烈們的精神,努力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入黨積極分子學生 劉娜】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讓世界見證了蘊含在中國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身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定當銘記先烈的豐功偉績,踏著先烈的足跡,向著振興中華的偉大藍圖奮勇前行!
【輔導員 肖蔚】通過回顧歷史,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充滿艱辛和犧牲的歲月,更加真實地感受到英烈們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貢獻。如今也要深入學習宣傳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的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牢記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心,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實現中國夢、強國夢不懈奮斗,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作為一線輔導員,我們更要向學生傳遞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傳統。
在觀看實時報道后,經濟管理系引導學生誦讀《誰是最可愛的人》,向同學們推薦《苦難輝煌》《浴血榮光》《走向輝煌》等歷史書籍。

經濟管理系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要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強化思想引領、實踐養成和宣傳教育,通過弘揚英雄精神、激發愛國情感、利用重要儀式、開展實踐活動等方式,切實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使愛國主義成為師生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撰稿:肖蔚;文字編輯:萬麗婷;責任編輯:林文君;初審:肖首榮;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