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論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鄉村振興實踐深度融合,近日,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赴安遠縣開展專題調研活動。調研團隊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等形式,全面探尋當地紅色文化底蘊、古色資源魅力及鄉村振興成果,為思政課教學汲取鮮活而豐富的素材。
座談交流:共話紅色傳承,凝聚發展共識
8月4日下午,調研團隊與安遠縣相關部門聯合召開紅色基因傳承專題座談會。會上,各單位代表詳細介紹了安遠縣在紅色遺址修繕、革命史料整理、紅色教育進校園等方面的舉措與成效。紅保中心負責人分享了安遠縣紅色文化資源分布、保護和利用情況;縣委黨校主要領導介紹了尊三圍保衛戰遺址、天心整軍會議舊址等重點紅色遺址的保護經驗;教體局代表則介紹了將紅色故事融入課堂教學、開展紅色研學活動的創新做法;史志研究室主任系統介紹了當地革命史研究最新成果。調研團隊與參會人員圍繞“如何讓紅色基因活起來”“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結合的切入點”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為后續調研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地走訪:探尋紅色印記,感受古色韻味
調研期間,團隊深入安遠縣多個鄉鎮,實地走訪了眾多紅色文化遺址和古色資源景點,近距離感受紅色歷史的厚重與古色文化的魅力。
在北片鄉鎮,蔡坊鄉的老好保衛戰舊址,見證了革命時期的激烈戰斗,調研人員仔細聆聽當地干部群眾講述革命故事,詳細了解遺址的歷史背景和保護現狀。天心鎮的天心整軍會議舊址、朱德天心整軍陳列館、朱德廣場,承載著重要的革命記憶,團隊成員通過觀看歷史圖片、實物展品,深切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和崇高精神。龍布鎮的中央紅軍長征進占龍布歷史陳列館,以及雙芫鄉的長征突破第一道封鎖線指揮部舊址、中革軍委舊址等,勾勒出紅軍長征在安遠的壯麗篇章,調研人員不時駐足沉思,記錄下珍貴的歷史細節。

南片鄉鎮的紅色資源同樣令人震撼。鎮崗鄉的尊三圍保衛戰遺址,訴說著當地群眾與紅軍并肩作戰的英勇事跡;孔田鎮的朵子圍保衛戰展陳館,通過豐富的展陳內容再現了當年的戰斗場景。此外,鎮崗鄉的東生圍圍屋群作為古色資源的代表,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調研團隊贊嘆不已,大家詳細了解了圍屋的歷史沿革、建筑特色以及保護開發情況,探討了古色資源與紅色文化融合發展的路徑。

鄉村振興:見證發展成果,汲取奮進力量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還重點關注了安遠縣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感受新時代鄉村的發展變化。
蔡坊鄉的秀美鄉村百畝荷花塘,如今已成為當地發展鄉村旅游的亮麗名片,既美化了鄉村環境,又帶動了村民增收。雙芫鄉探索出“農特產借電商‘出山’”的模式,通過電商平臺將當地的優質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有效拓寬了農民的致富渠道,調研人員與當地村黨支部書記、農戶深入交流,了解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具體做法和成效。
紫參小鎮依托特色產業,打造集種植、加工、旅游于一體的產業鏈,推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安遠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則通過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鄉村文明程度。這些鄉村振興的鮮活案例,讓調研團隊看到了安遠縣在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素材。

此次安遠縣調研活動,讓參與調研的教師們收獲頗豐。大家表示,將把調研所得的紅色文化資料、古色資源信息和鄉村振興成果融入思政課堂教學,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紅色歷史、感受時代發展,引導他們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時代使命。同時,調研團隊也將結合此次調研成果,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和教學案例,為安遠縣紅色文化傳承和鄉村振興發展貢獻智力支持。
(撰稿:劉苑冬;圖文編輯:任磊;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劉丹;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