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8日,學校“螢火社會實踐隊”深入南康區大坪鄉,開展以“螢火聚力,鄉村踐夢”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聚焦民生關懷與科技賦能,通過慰問空巢老人、家電義診、科技下鄉與愛心送教等系列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展現新時代青年學子的責任擔當。
家電義診解民憂技術賦能惠農家
在前期調研過程中,實踐隊發現村民們存在家電維修渠道少、小故障難處理等困擾——風扇噪音大,電視無法開機,空調制冷效果差,這些看似不大的問題卻影響了日常生活。
針對這一情況,實踐隊充分發揮機電類專業的技術優勢,組建起“螢火家電義診”志愿服務隊。隊員們準備好萬用表、空調專用清洗劑、電烙鐵等專業維修工具,根據村干部的登記情況開展上門服務。每到一戶,他們都耐心排查故障,細致拆解檢查部件,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排查線路問題、清潔內部污漬,有條不紊地開展維護維修工作。短短兩天時間,服務隊不僅成功讓17臺“帶病”電器重煥生機,還主動前往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對辦公用電腦、打印機、投影儀等設備進行全面調試和維護。悶熱夏日里重啟的涼風,不僅為村民們送去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更讓大家感受到了舒心與溫暖。

圖1:實踐隊員開展“家電義診”服務
暖心慰問送關懷空巢不空暖人心
在橋莊村、上洛村、大坪村,實踐隊員們開展的空巢老人關愛行動溫情上演。隊員們精心準備了大米、食用油、牛奶等生活物資,跟著村干部的腳步,踩著晨露逐戶走訪。坐在老人的堂屋里,隊員們熟稔地用方言拉起家常——“奶奶最近睡眠好不好?”“藥按時吃了嗎?”
根據老人們的具體情況,實踐隊員們幫著村干部把最新的養老補貼、醫療救助政策講解得明明白白。陽光透過窗欞落在老人布滿皺紋的臉上,那些夾雜著關切的絮語,像春日暖陽般漫過時光的褶皺。隊員們瞧見院里的落葉、案頭的積塵,不約而同拿起掃帚、抹布忙活起來。沙沙的清掃聲里,藏著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躬身踐行。

圖2:實踐隊員慰問空巢老人
讓隊員們眼眶發熱的,是橋莊村那戶特殊的低保家庭。從駐村第一書記郭書記口中得知,這位白發蒼蒼的奶奶兒子、兒媳都已去世,如今獨自拉扯著上小學的孫子。隊員們與奶奶促膝長談,陪小朋友聊天、玩耍,為這個相依為命的“一老一小”家庭帶去了歡聲笑語與精神慰藉。奶奶感激地說:“多虧了政府一直惦記著我們,鄉干部和村干部一個月來看我們好幾次!”橋莊村一位爺爺房屋屋頂被近日過境的臺風掀翻,但所幸得到了鄉村干部的長期關懷和妥善安置。隊員張洪錳說道:“看到爺爺奶奶布滿老繭的雙手和孩子天真的笑臉,我敬佩于基層工作者的認真負責,也更加堅定了青年報效祖國的決心。”
科技啟蒙筑夢想愛心送教潤童心
在大坪村、上洛村、三合村,實踐隊開設起留守兒童科技小課堂,通過“電氣啟蒙”“機器人世界大探秘”等課程,激發鄉村兒童科學興趣。隊員在授課中融入科技史,引導孩子們思考“科技與家國情懷”的關聯。針對9名無法到校的特殊兒童,實踐隊開展“一對一”送教上門,用卡通教具和互動游戲傳遞知識。隊員曾子騰在日記中記錄:“當小朋友在我們的指導下第一次拼出電路模型時,眼里的光比任何獎杯都閃亮。”

圖3:實踐隊開展留守兒童科普活動
青春擔當踐使命鄉村振興譜新篇
民生服務取得實效的同時,實踐隊同步開展鄉村調研。通過走訪穎冠源果業專業合作社、上洛村黑山羊養殖基地、上洛村半境民宿,了解當地特色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學習南康“美e分”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理模式,實踐隊深化了對農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數字化的認識。
在學習了上洛暴動的歷史后,實踐隊又拜訪了抗美援朝志愿軍老戰士歐陽洪老人,隊員們圍坐于老人身旁,聆聽他顫抖著講述戰時的崢嶸歲月。老人含糊卻堅定的話語,更印證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場青年無不動容。隊員晏子怡感慨:“英雄的精神如螢火不滅,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圖4:實踐隊員拜訪抗美援朝老兵歐陽洪老人
此次實踐涵蓋民生服務、技術支援、教育啟蒙與產業調研四大領域,直接受益群眾100余人次。實踐隊隊長邵漸鴻表示:“鄉村振興需要青年力量,我們將持續關注農村的發展,未來讓專業所學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大坪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廖劍高度評價:“螢火實踐隊的到來,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更讓村民看到了青年大學生的素養和擔當,為他們點贊!”
(撰稿:梁琦、趙晨宇;圖文編輯:任磊;責任編輯:溫春燕;初審:陳曦;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