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出生的羅文是土生土長的江西贛州人,畢業于南昌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加入民建已接近3年,現任贛州職業技術學院專職教師,民建江西省委理論研究委員會委員、民建贛州市章貢區總支部組宣部部長。他說,“民建在我的成長道路上,不僅給予我關懷和培養,更讓我的思想和視野得到無限開拓。”他以其敬業奉獻的精神和突出的工作表現,得到了民建組織和會員的認可,受到民建組織表彰,榮獲2022年度“全省優秀會員”、2023年度“全市優秀會員”等榮譽,展現了一位民建基層優秀會員的風采。
凝心聚力的“宣傳員”
“作為贛州民建的一員,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言行,讓更多的人認識民建、了解民建,讓民建會員對組織有更多的認同感、歸屬感。”羅文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主動請纓承擔起民建章貢區總支部各項活動的組織協調工作,2023年他先后協助總支部開展“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相關活動13次。比如,2023年,羅文協助組織民建贛州市章貢區總支部、南昌市西湖區總支部和鷹潭市貴溪支部共同前往中共華南分局擴大會議暨葉劍英住地舊址和贛南革命烈士陵園參觀學習,活動進一步激發了民建會員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積極協調開展社會服務活動,他協助開展的“愛心先行”迎七·一捐贈活動、“珍愛生命,預防溺水”宣傳志愿服務等社會服務活動獲得當地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每當組織活動結束,羅文總是第一時間趕寫當天活動的宣傳稿,以最快的速度提交給領導審核后,迅速通過平臺把通稿發出去,“我自己加個班沒什么,通訊稿都是有時效性的,一定要第一時間把我們民建的活動宣傳報道出去!”他總是這樣說。他主動承擔起基層組織工作的“宣傳員”工作,2023年撰寫了近30篇新聞稿件,其中近20余篇稿件先后被民建江西省委員會、贛州市委員會以及中共章貢區委統戰部等部門采用,響亮地發出了贛州民建好聲音。
交友聯誼的“聯絡員”
2023年11月的一個周五,羅文臨時接到民建廣州市南沙區基層委員會要來贛州與民建章貢區總支部聯合開展“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暨學習交流聯誼活動的通知,他內心激動,“這是我們首次對接大灣區的民建組織,機會難得、意義重大!”他很興奮地說。他連夜起草活動方案,趕寫相關材料,擬定好行程安排,協調好各項事宜。次日清晨便趕到贛州市章貢區“統戰之家”布置好會議現場,然后又匆匆趕去接待遠道而來的南沙區民建的客人。雖然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羅文卻知重負重,不僅沒有絲毫抱怨的念頭,反而精益求精,力求把每項細小事宜做到最好。在他的協助下,雙方基層組織在贛州市七鯉古鎮聯合舉辦了《筆尖上的中國老街》畫展,開展了座談交流,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羅文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積極承擔起締結友好總支部的對外聯絡工作,成為了“傳播民建友誼的使者”,為贛州民建與外地民建會員交流合作牽線搭橋、提供助力。2023年,民建章貢區總支部先后與民建宜春市直屬總支部、南昌市西湖區總支部、鷹潭市貴溪支部等基層組織開展共建合作活動,與民建廣州市南沙區基層委員會和民建江西省直交通總支部交流聯誼,還聯合民建鷹潭市貴溪支部開展了“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暨職業教育發展調研,既共同推動了民建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交流提升,又收獲了各地民建組織的友誼,獲得多地民建會員的交口稱贊。
參政議政的“排頭兵”
作為民建會員,羅文積極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和群眾關注的焦點,為推動贛州市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他從本職工作和生活出發,在職業教育、宋城文化、客家文化、陽明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調查研究,撰寫了三大文化、職業教育、危房改造、人行天橋“適老”設計改造等多篇相關調研報告和社情民意信息,他執筆撰寫的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高地,對陽明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的大眾普及等多篇調研報告,提出了多項有針對性的建議,不僅獲得了中共章貢區委、區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也被民建贛州市委員會采用并轉化為市政協集體提案。
本職工作的“勤務兵”
“人生如夢,人人都有夢,都想成就夢想,但人生沒有等出來的奇跡,只有努力出來的輝煌,而這個努力就是指敬業奉獻。”羅文說。
中文科班出身的他堅守初心,結合自己職業教育領域工作的特長,堅持創作,深耕不輟,在網絡平臺創作出大量作品,受到讀者和有關業界的好評。他的教育類作品在百家號和頭條號上的閱讀量高達六千萬,發表的二十余篇關于職業教育的文榮獲相關平臺獎勵,對職業教育和升學職業規劃有著深入的認知和見解。
深耕職業教育八年,作為一名職業技術學院的90后教師,他一直以來都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他上課激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廣受學生歡迎,工作業績顯著,多次榮獲學校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踔厲奮發初心不改,風雨兼程篤行不怠。好的時代召喚有能力、肯干事、會干事的青年奮斗者,羅文以勤思作筆、以敏行為色,他的努力和奉獻如同一縷溫暖的陽光,給人以希望和鼓舞。他如同一塊堅實的砥礪石,不斷磨礪自己,俯下身子專注到忘我,為民建事業和職業教育發展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民建贛州市委員會;圖文編輯:萬麗婷;責任編輯:溫春燕;復審:李琪;主審:曾衛平)
版權所有:贛州職業技術學院 贛ICP備20002229號-1 贛公網安備 36070102000115號